云会议是 “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”的科学手段之一

2022-03-23 15:18

近期,全国多地本土疫情反复,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。与此同时,随着防疫战线的继续拉长,关于防疫方式的可持续问题,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讨论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家提出 “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”。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,是 “实现最大效果”的关键手段。

云会议改变协作方式

人类社会发展的本‎质是分工协作,随着分工协作模式逐渐多‎元化,沟通协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‎。

然而疫情的反复和持续,传统的沟通协作方式已经被打破,尤其是中国人更为习惯的面对面沟通,急需新的方式作为有效替代方案。云会议正在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。

IDC近期的调研显示,3月以来,不论是云会议厂商的用户并发量,还是应用下载量都出现显著增长,云会议的弹性部署、按需付费、自服务的价值被充分体现。

云会议拓展行业应用场景

视频会议诞生之初,是为了让人们的会议变得更加便捷,让异地的人们可以更高效的开会。随着疫情在全球肆虐,国家领导人级别的会议已经大多转为线上。在刚刚结束的“两会”中,应疫情防控要求,大规模采用了线上听会、远程采访等视频方式。,支持了数千余用户线上听会、分组讨论、远程采访等会议环节应用。

随着非接触式商业的兴起,云会议已经走出会议室,进入到更多应用场景。云展会:通过直播、VR等技术手段,将传统线下的会议、展览会等参与人数众多的活动场景转移至线上,或者采用“线下+线上” 结合的方式,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,满足产品展示、远程研讨等需求,并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。此外,远程双师课堂、远程医疗问诊、远程庭审等应用场景的普及,正在进一步拓展云会议的市场空间。

2022年将是云会议市场发展的关键之年

云会议市场边界持续拓展,而云会议厂商也正在经历着新的蜕变和转型。2021年,云会议市场的“剪刀差”进一步扩大,“增量不增价”正在成为市场所有参与者的主要挑战。一方面继续培育市场,做大蛋糕是产业的共识;另一方面,如何满足业务增长的压力,探索业务创新和再定位也是所有厂商艰难的选择。

IDC《2021上半年IDC中国视频会议与协作市场跟踪报告》显示,2021上半年,云会议市场规模约7.5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8.1%,罕见的增长率不及两位数,并且低于硬件视频会议市场增速。IDC预测,2021年下半年云会议市场环比将有所增长,但是同比依然不及预期。

背后的因素固然有商业模式的竞争,但是更核心的因素还是如果提升客户粘性,做专做深应用场景。一方面,长尾的会议需求依然是市场的主要场景和赢利点客户储备,不论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和优化体验是所有厂商必须跟进的方向,此外,抓住市场的变化(不论是市场变化还是技术变化),走出红海,也在考验厂商的战略定力。

2022年,将是云会议快速变化的一年,IDC依然看好市场规模增长,并将持续跟踪市场的变化。

外部环境持续变化。未来随着疫情政策的动态调整,公益性质的免费策略也将随之变化。此外,随着“最大防控效果”的要求,将有更多的云会议应用诉求,免费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将推动市场的合理增长。

云会议应用的多元化。随着2年的持续探索,很多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式已经跑通,客户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,部分应用场景将开始贡献收入。2022年,我们将看到更多新场景的涌现,以及新的交互式、自动化工具(类似:Chili Piper, Mentimeter等)作为增值功能出现在云会议应用中,这将对客户的体验改善将带来帮助。

云会议应用的安全性。安全是任何网络应用不可回避的话题。特别是随着重保会议的显著增长,提供会议的安全接入手段,以及提供会议保证服务,也将成为云会议厂商增加客户粘性的重要手段。